--

圖為2020年三月初,荷蘭的日落時間開始變晚,白天的時間漸漸變長,早晨看到陽光灑入房間,心情也明朗了些(在常常暴風陰雨國家的小確幸)。

雖著選校季、離職季(?)的到來,希望能透過文章,較有系統地分享在鹿特丹唸書生活的心得 :D

管理碩士學什麼?

鹿特丹管理學院(RSM )Master in Management 課程架構

我就讀的是鹿特丹管理學院(RSM)所開設的管理學碩士課程(Master in Management, MiM),學制一年,共五個BLOCK,要修課+寫論文,沒有強制實習。總學分60EC, 這裡的1 EC大約25小時的學習時間,所以總共是至少1500小時的學習時間。

MiM是RSM碩士課程中,唯一開設給學士非商科的學生唸的,課程內容偏廣泛但不深,每一門課5–6堂,(想像一下台灣的大學一學期的課程,在這裡是用15小時上完、交作業、考試),並非修完課就十項全能,還是要靠自己針對有興趣的領域鑽研、或是透過實習學習把知識運用在產業。

和MBA有什麼不同呢?

我們系的學位是MSc degree,招生說明有提到限工作經驗兩年以下,如果工作經驗比較長通常會去念MBA,但班上還是有三四個工作十年以上的同學(因為MBA的學費比較貴!)。同學從大學剛畢業到工作十幾年的都有(21–37)!我們這種25、26差不多是平均值。

不過,以畢業後想在荷蘭當地求職的角度來看,我和另外一個台灣同學都認為,有兩三年的工作經驗再來唸會比較有利,因為MiM修習的科目在廣不在深,主要是讓已握有不同專業背景(工程、心理、社科、媒體等)的人,透過進修管理、財務等知識、了解組織運作的方式,以加乘專業能力與職場競爭力。

以下舉三門課程來介紹:

Business Analytics 商業分析
這門課全班有17個人被當,可以說是大魔王。 簡單來說就是大學的統計學+研究方法的合體,從基本的Correlation、Anova、Regression、Random forest、Decision Trees、Tweets等等,幫大家複習統計概念(系上的申請條件之一是大學修過統計)、再進一步從數據角度來解決商業決策會面對的問題。

每周都有兩人一組的作業、還有四人一組的期末研究報告,主題像是「消費者的環境意識對於共享經濟(Airbnb、 Uber)的使用動機之影響」,要完成類似論文架構的完整報告。

這門課會令人頭痛的原因是,所有的資料分析要使用R語言來完成,大部分的人以前都只用過SPSS、STATA這類統計軟體,對coding是零基礎的(就是我),雖然有助教課會講解,但時間根本太短,大部分的學習都是回家自己慢慢看講義操作、有bug就努力上網找答案,完全體會到在電腦前做作業做到面目可憎的感覺 …。

每個星期四下午的助教課結束後,就會看到學開空間都是班上的人….但大家也因為一起寫作業、一起抱怨而產生了革命情感…XD 習慣了這種模式後、完成作業也總算越來越有效率。

不過期末考那天,大家都很緊張、加上電腦設備的問題層出不窮,甚至有同學壓力大到哭、軟體當掉、全班沒幾個人寫完…(但最後還是有一個工程師同學拿了滿分)。上半年大部分的課業時間都花在這門課、以及無限輪迴的小組會議,考完知道自己pass之後真的鬆了一大口氣、就開心飛回台灣過聖誕假期了。

Business and Psychology 商業與心理學
有部分內容和社工系的社會心理學重疊,像是從眾行為、互惠理論,但更著重於組織行為,以及這些心理現象如何影響員工的士氣、團體如何運作、如何說服顧客和工作夥伴、以及認知偏差/心理謬誤如何影響決策等等。

Consultancy Project
為期三個月的小組報告,各組會分配到一間公司的project,實際和外面的公司合作(小至荷蘭、比利時中小企業,大至Unilever、KPMG、ASML等),把自己當成是一個顧問團隊,了解客戶問題點、進行內外部訪談或資料收集、運用過去所學的理論或模型進行市場分析、競爭者分析等、最後提出解決和行動方案。學校和企業都各有一個coach,協助我們將企業資源與學術知識做結合,算是整個program中最實務的一堂課。

除了上述三門,其他課程像是Marketing、Strategic Management、Financial Management(Accounting & Corporate Finance)、Decision Science and Operations 、Entrepreneurship and Challenge, 都算是商學院常看到的課程。

MiM prgram適合我嗎?

其實MiM的課程內容有點類似台灣的企管系,但更著重將這些知識與學生原有的學術背景(班上以engineering、communication/social science、psychology為大宗)做結合。這樣廣泛的學習,蠻適合像我這種想要多方嘗試、對職涯還沒有明確定調的人; 但如果你原本就有明確的興趣或很明確的發展方向,像是會計、財金、供應鏈管理,那MiM可能就比較不適合。

回歸到一開始選擇來荷蘭的原因,相比台灣至少兩年的深入學術歷程,荷蘭的學程廣而多元,對我來說較彈性且不設限,也比較適合我的個性和生涯規劃。例如:雖然我唸商管學院,但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是專攻永續發展和企業 — 非營利組織合作,所以我得以把nonprofits empowerment議題作為論文中心,適切結合社會工作、社區發展和商管知識。

再者,系上課程觸及商學院的各種領域,求職彈性大、未來有機會嘗試不同產業。最後,一年的學制,符合我想有效率運用時間和金錢(速戰速決)、盡快回到職場(賺錢!)的規劃。

另外,系上大多數的人、尤其是歐洲人,都在抱怨課太重、太緊湊、壓力太大、沒有時間吸收和準備求職。一年制碩士聽起來很快就可以拿到學位,但所有的時程,包含一開始適應新環境的時間、課程、論文,都會被壓縮在一年內,比起兩年制碩士緊湊很多。但大部分的人都順利畢業了,做好時間管理還是做得到的。但誠心建議,如果是伸手牌或是太玻璃心的人要慎重考慮,可能會過得非常辛苦。

跨文化合作 — 開放與自信

班上75個同學,歐洲人大概佔2/3,其中荷蘭人快1/3。亞洲人的部分,中國和印度大概各七八個、台灣人兩個、伊朗人兩個、越南印尼各一個。

因為系上希望大家能快速融入,上半年所有團體報告都是隨機分組!!而每門課幾乎都有團體報告,所以每次點開分組名單總是格外地緊張刺激,但對班上同學有了許多認識和印象,像是誰很有想法、誰長得很兇但其實人很好、誰人很nice但做事很雷XD

和不同國家的人共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?我認為最大的差別就是要「直接明白」,自己的個性很少和別人正面起衝突,但某次和荷蘭組員在what’s app群組溝通,我發覺對方好像沒搞清楚我的意思、態度有點戲謔,而我很討厭莫名其妙被誤會!所以當下就決定直接在群組裡跟他說明我那樣做的原因,他們也不會覺得沒禮貌,反而會因為你把事情講清楚了而感到開心、增進對彼此的了解、之後合作也更順利。除了強化對自己的信心,也有機會打破他們對於亞洲人個性軟軟的刻板印象、建立自己的形象(知道你不是一個好欺負的人,這很重要!XD)。

台灣vs.荷蘭:國外的月亮比較圓?

在異地生活與反思過後,對家鄉的輪廓反而越加清晰、更了解到台灣的好,食物、交通、醫療、治安就不用說了,如果談高等教育品質,台灣也沒有比較差!

就台大四年的就讀經驗和荷蘭RSM做比較,
至少在以下四面向,台灣都不會輸給荷蘭:

  1. 師資:台灣教授驚人的的知識涵量和密度!荷蘭的教授有時讓人覺得雖滿腹知識、但不太擅長教學。
  2. 學校資源:語言中心、圖書館館藏、教室空間規劃,台大的資源相對豐沛,不過有可能是荷蘭教育資源分配相對平均、較沒有資源集中在某幾所大學的現象。
  3. 校園環境:RSM離市區約三公里,校園不大,除了最新的study building(Polak)蠻美的,其他建築物沒有特別的風格。附近的社區蠻恬靜的,還有很大的公園 — Kralingen Lake,適合慢跑、野餐、看夕陽! 但身為土生土長台北人,還是習慣台北市的大學方便的交通和地理位址,身兼校園和公園,是都市裡一座有活力、又適合唸書談戀愛和散步的校園XD
  4. 求職管道:荷蘭和台灣一樣,都有企業進到校園和學生互動的就業博覽會,台大的我沒參加過,但據說都是以理工資訊科系為主; 而RSM雖以業界校友多、就業前景佳為名,但學校辦的就業博覽會都要再另外付費(入場費),有些workshop或company dinner要上傳履歷和動機,有被公司選上才能參加,變成有可能付了錢但只能參加到一小部分、對求職實質幫助不大。在這邊求職主要還是靠學校名聲、人脈、以及自己努力投履歷、上LinkedIn找人聊聊天(尤其是非歐盟學生)。

如果不做的話會不會後悔?

做重要抉擇之前問自己。如果答案是會,那我就會立刻去做!
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個猶豫大王,小小決定都要把利弊條列出來比較再選擇。當你問我,會不會後悔來荷蘭唸書?會不會後悔沒去英國、會不會後悔沒留在銀行工作?

在做決定之前,已經把想到的好處和機會成本都梳理了幾遍,犧牲了和家人相處的時間、放棄穩定的工作和薪水、知道這裡課業很重….,但當下就覺得如果我放棄來荷蘭一定會後悔!

而有些來到這裡後才面臨的變因,並不是一開始能考慮到的,因此也不是應該後悔的理由。

更重要的是,現在頭都洗一半了當然要撐下去啊!!!

當然、當然,不一定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機會,所以我很感激我有一個安穩的成長求學環境,才有現在的機會和資源,而希望下一步能將這些轉化為能力、責任和影響力。

人生沒有白費功夫,一步步都是累積

朋友不多但交了幾個真心喜歡的、生活獨立自在,不用為了討好誰做什麼事、不用特意改變自己的個性、不用被社會眼光和社會期待限制,只求對自己負責。身體和心靈保持著穩定的狀態 — 能夠當學生專注在學習、並享受自由的空氣是件幸福的事。

這段話截自去年自己的某篇instagram發文,現在看來,也可算是簡單總結前半年的心得。雖然也必須承認,不是時時刻刻都那麼穩定,生活中某部分步上正軌的同時,也會有些事情正在迷失方向,就像有努力就找得回來的事情、也有不論怎麼難過也無法理解的事實,偶爾也會體認到無法完全掌控生活的掙扎。

每個階段都不斷地調整心態和生活方式,學會面對自己和愛自己,才有力量回應他人與社會。

You have the power to make every single day incredible.
每條路都可以是好的選擇,人生沒有白費功夫,一步步都是累積。

荷蘭北邊的梵谷森林國家公園De Hoge Veluwe

最後,感謝看到這裡的你們,
如果你們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clap!clap! 長按最多可拍50下唷!

see more about daydream, daily life, and food illustration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iris8367/

--

--

Iris’ daydream

from Taipei, Taiwan | 荷蘭留學 | 生活 | 插畫 Instagram:iris8367